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

紫外線和地震

1.地球大氣對人類與生物的重要性(臭氧層,臭氧洞,PSCs貝母雲,冰硝酸粒子,三水硝酸是下列反應的條件ClONO2(g)+HCl(s)→Cl2(g)+HNO3(s),蒙特婁議定書,維也納公約,溫室效應,京都議定書,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環保署)
紫外線( Ultra-Violet Rays, 簡稱 UV )會導致曬傷與皮膚癌。而紫外線是人類無法看見的,一般紫外線分為 UV-A(波長在 315 至 400 nm 之間)、 UV-B (波長為 280 至 315 nm )及 UV-C (波長為 200 至 280 nm )三種。防曬油的選用應注意以隔絕 UV-A 與 UV-B 且防曬係數( Sun Protection Factor, 簡稱 SPF )在 15 以上者,防曬效果的計算方式為 SPF × 10 分鐘,所以 SPF 15 所能達到的防曬效果時間為 150 分鐘

依據震波速度之不連續性,可將地球內部分成(由上而下):地殼(EarthCrust),地函(Mantle)及地核(Core)三帶。地殼和地函之間的分界面被稱為「莫霍界面」(Moho discontinuity)莫氏不連續面岩石圈(Lithosphere)下之軟層圈為軟流圈(Asthenosphere)屬於上部地函(upper mantle)海洋的外殼通常比較薄,厚地平均 10 公里~5 公里,當大陸的外殼時候大部份 35-40 公里,但是在喜馬拉雅山之下可能是像 90 公里一樣的厚。

一九四八年前後,奧地利生物學家 Bertalanffy( Ludeig von Bertalanffy, 1901-1972 )提出了一般系統論什麼是系統?系統就是「由相互作用與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而且這個系統本身又是它所從屬的一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小到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大到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等等,人們觀察所及的尺度,都是系統,有自然系統、人工系統,還有自然系統與人工系統相結合的複雜系統。系統的定義強調了事物的整體性,以及構成系統的部分之間,系統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用這樣的觀點去看事物就是系統思想,或者叫做系統觀。

芮氏地震規模最早是在1935年由兩位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地震學家芮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騰堡(Beno Gutenberg)共同制定的。
此標度原先僅是為了研究美國加州地區發生的地震而設計的,並用伍德-安德森扭力地震儀(Wood-Anderson torsion seismometer)測量。芮克特設計此標度的目的是區分當時加州地區發生的大量小規模地震和少量大規模地震,而靈感則來自天文學中表示天體亮度的星等
為了使結果不為負數,芮克特定義在距離震央100千米處之觀測點地震儀記錄到的最大水準位移為1微米(這也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的最大精度)的地震作為0級地震。按照這個定義,如果距震央100千米處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測得的地震波振幅為1毫米(103微米)的話,則震級為芮氏3級。芮氏地震規模並沒有規定上限或下限。現代精密的地震儀經常記錄到規模為負數的地震。
由於當初設計芮氏地震規模時所使用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的限制,近震規模 ML 若大於約6.8或觀測點距離震央超過約600千米便不適用。後來研究人員提議了一些改進,其中面波震級(MS)和體波震級(Mb)最為常用。
矩震級 (moment magnitude scale) 是記錄地震強度的標度。1977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地震學金森博雄教授制定。計算公式為: Mw=2/3log10M0-6

其中 M0 為地震矩
由公式可以看出,矩震級每增加一級需要約 32 倍能量。公式中使用的常數是為了使此標度與其他地震近震震級 (如芮氏地震規模) 的數值相似。史上最強烈的地震 — 1960年智利大地震 — 震級為 9.5 級。
矩震級的優點在於它不會像近震震級那樣飽和。亦即,大於某震級的所有地震之數值都相同的情況不會發生。另外,此標度與震源的物理特性有較直接的聯繫。因此,矩震級已經取代近震震級成為世界地震學家估算大規模地震時最常用的標度。美國地質測量局對規模小於 3.5 級的地震不使矩震級。

地理講義重點-1

世界最深的地方
>>挑戰者深淵
東非大裂谷
>>六千多公里
芮氏地震規模
>>範圍1~10(目前最大8.9) 智利大地震
>>差1級差10倍振幅
>>差1級差32倍能量
地震帶
>>歐亞大陸板塊南緣的阿爾卑斯帶alpide belt
>>中洋脊mid-atlantic ridge
>>環太平洋pacificring offire(主要)
大氣環流
>>大氣能調節溫度
哈德里環流
>>行風帶
高度
>>對溫度的效應是很明顯的
美國主要火山
>>喀斯開山脈
京都議定書
>>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的宣示
維也納協定
>>保護臭氧層
蒙特婁議定書
>>全面禁用CFCs (氟氯碳化物)
SF6(六氟化硫)
>>為絕緣氣體
超級事件的影響(要記)
>>規模六 火山爆發 使得米諾斯文明(又稱克里特文明)消失
火山爆發
>>會引發冬天(降溫) >>硫酸雲會遮蔽陽光
>>引發瓶頸效應>>使人類族群大量減少喪失了部分遺傳多樣性
夏威夷
>>有8個大島
最早開挖油井
>>中國人

Resources來源
>> a cultureal concept
Reserves儲備
>> the subset of resource
海洋的起源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6071706971
水平衡 水循環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62100190
大氣的起源
>>原始大氣:H2、H2O、CH4和NH3 >>現今大氣:H2O、O2、N2和CO2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70211502
系統
>>就是「由相互作用與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有機整體,而且這個系統本身又是它所從屬的一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
Nebular Hypothesis拉普拉斯星雲說
>>按此學說,太陽系最初的形態為緩慢旋轉的高溫氣體,由於冷卻收縮,使
的旋轉速度變快。誘因受離心力的影響,氣體集合漸漸成圓盤狀,然後離心
力和重力開始趨於均衡。如果收縮愈劇烈,離心力也就愈大。這種氣體集合
(星際物質)便以太陽為中心,慢慢的分散誠同樣的圓盤狀,並各自獨立進
行旋轉(自轉),並且在太陽的周圍環繞(公轉)。這種學說的缺點是誤認仙
女座大星雲為氣體的集合體,再者,位於中心位置的太陽自轉似乎也嫌太慢。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1800700
Protoplanet Hypothesis
>>中子星
>>當然恆星核心不足1.44太陽質量也可因超新星爆發的內衝衝擊波把恆星壓
成中子星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10317110
>>地殼和地函之間的分界面被稱為「莫霍界面」(Moho discontinuity) 岩石圈(Lithosphere)下之軟層圈為軟流圈(Asthenosphere)屬於上部地函
(upper mantle)

地理重點~世界遺產(中國地區)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長城
所在地
西元前兩百二十年,在秦始皇的統治下,他將防禦北方入侵的防禦工事連接起來,建造持續到明朝,當場成變成最後的世界軍事建築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泰山(綜合遺產)
所在地:山東省濟南與泰安市中心,泰安主峰
神聖的登上Tai (『撣人』意味『山』)是皇家崇拜的對象幾乎2000年和被發現的藝術性的傑作那裡在完善的和諧中以自然風景。它總是啟發的來源為中國藝術家和學者并且象徵古老中國文明和信仰。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莫高窟
所在地:甘肅省敦煌縣
沿著絲路徑在策略性的點位於,在莫高的貿易的交叉路和宗教性、文化和智力的影響力、這 492個細胞和洞庇護所以他們的雕像和壁畫而聞名,跨越 1000 年佛教的藝術。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秦皇陵
所在地:陝西省臨潼縣
中國的第一位統治者--秦始皇(d. 210 B.C.)便長眠於此且被頗富盛名的兵馬俑所保護著。這些陶俑各不相同;還有伴隨的馬,戰車及武器,它們的確是寫實主義的傑作,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所在地:北京市房山區
到目前為止,有發現生活在更新世中期的北京中國猿人遺骸以及各種物品,另外還有遠至西元前18,000-11,000年的智人遺骸。此遺址不僅為亞洲大陸史前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見證,亦對演化過程做了一番解釋。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黃山
所在地:安徽省黃山市
被譽為「中國山岳之最」的黃山,在中國歷史上的太平年代,於藝術和文學領域中擁有極高聲譽。而黃山則是以其險峻的花崗岩山峰以及雲海景致名聞遐邇。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九寨溝風景與歷史名勝區
所在地:四川省南坪縣
它壯麗的景色因一系列狹長的圓錐狀科斯特溶岩地貌和壯觀的瀑布。溝中現存140多種鳥類,還有許多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包括大熊貓和四川扭角羚。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黃龍風景與歷史名勝區
所在地:四川省松潘縣
黃龍谷是由白雪覆蓋的山峰及中國極東部的冰河所組成。除了山景之外,更韻蘊含著多種森林生態系統以及壯觀的石灰岩、瀑布和溫泉。本區還有瀕臨絕種的動物群,包括大貓熊和四川金絲猴。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武陵源風景與歷史名勝區
所在地:湖南省武陵源風景區
有著三千多座沙岩峰林,其中有許個都超過200公尺高。峰林間則有峽谷溪流、水潭與瀑布以及約40個石洞,還有兩座巨大的天然橋樑。除了美不勝收的景色外,此區也是許多瀕臨絕種的動植物的棲身之處。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廟宇
所在地:河北省承德市
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所在地:山東省曲阜市
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站點自1994年以來。他們是Qufu的主要文化吸引力。充分的文章所有文本在GNU自由文獻執照條件下是可利用的。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武當山古建築群
所在地:湖北省丹江口市
許多的宮殿和寺廟藏身於武當山古建築群中,有著世俗和宗教並存的景象。而這些建築群更可說明元、明、清三朝建築和藝術的成就。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所在地: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達賴喇嘛的前夏天王宮,在 18 世紀內被構造,是一個西藏藝術的傑作。 在一片醒目的風景中的美人和這些的建築學的創意三個位置、他們的富有裝飾和和睦的整合,增加他們的歷史性而宗教性興趣。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廬山國家公園
所在地:江西省九江市
在那裡最聞名的主人教, 混合effortlessly 進已經鼓舞發展在中國文化裡找到的自然的這種審美方法的無數藝術家的一個顯著美麗的風景。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峨嵋山風景名勝區(包括樂山大佛) (綜合遺產)
所在地:四川省峨嵋山市
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建造於西元一世紀,位於四川省,被峨嵋山美麗的風景環繞著.後來建造的寺廟將此地視為佛教最神聖的地方.近幾個世紀,隨著文化遺產的數目上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樂山大佛,它在八世紀被雕刻於山腰上,俯瞰著三條河流的聚集地,它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峨嵋山同時也是亞熱帶多樣物種森林和亞高山帶的松木森林,有些樹齡甚至超過一千年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平遙古城
所在地:山西省平遙縣
古城14世紀被發現的。它的城市結構表現出5個世紀以來帝制中國的建築特色及市鎮規劃之發展。另外,還有一些宏偉的銀行建築,可了解平遙是中國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中心地區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蘇州古典園林
所在地:江蘇省蘇州市
尋求重建自然景觀的中國古典園林,可以在歷史古城蘇州的九座花園裡找到最好的詮釋。而它們普遍被認定為是風俗畫的傑作。從11至19世紀,這些園林精細的設計反映了中國文化對自然美景的深奧哲學。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麗江古城
所在地:雲南麗江古城(包括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築群,束河民居建築群)
Lijiang老鎮,完全適應這個關鍵商業和戰略站點參差不齊的地勢,保留了高質量和真實性一歷史的townscape。 Lijiang是在代表不同的文化傳統的和諧融合導致卓著的質量都市風景的一個劇烈的風景設置的一個例外古老鎮。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頤和園
所在地:北京市西北方10公里
頤和園--建於1750年,在1860年的戰爭中被大規模地破壞且在1886年於原地基上修復--是中國風景園林的經典之作。小山丘,開放水域的自然美景與涼亭、廳堂、宮殿、廟宇和橋樑等人工造景的結合,創造了一個具有相當藝術價值的和諧總體。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北京天壇
所在地:北京市天壇公園
不管在整體上或單一建築物的規劃,天壇象徵的是地球和天堂--也就是人與上天的關係,這也是中國對天地演化看法的中心思想。另外,天壇也顯現出古代皇帝在天人關係中的重要角色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武夷山(綜合遺產)
所在地:福建省武夷山市
是許多中國特有卻瀕臨絕種之物種的一個棲息地。九曲江峽谷的沉靜美景,及數不盡的寺廟和修道寺,雖然多已損壞,但這些都提供了從11世紀起影響東亞文化的新儒學之發展與傳播。在西元前1世紀,漢朝的統治者曾在城村附近建立一個大型的行政首都。它厚實的城牆卻也圍住了重要的考古遺跡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大足石刻
所在地:重慶市大足縣
大足地區的陡峭山坡上,有著一系列從9世紀至13世紀特殊的石雕。它們以其藝術品質、主題的豐富多變(世俗或宗教)、以及對中國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所聞名。這些石雕也表現出佛、道、儒三教融合之大成。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青城山—都江堰
所在地:四川省都江堰市
都江堰灌溉系統的建造始於西元前3世紀,此系統迄今依舊控制著岷江水並將其分配給成都平原的農田來灌溉。青城山則是道教的發源地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皖南古城=>西递和宏村
所在地:安徽省黃山市黟縣
西递和宏村這兩個村莊,將在上個世紀已消失或轉變的非城市居住型態保留相當完好。它們的街道設計、建築風格、裝飾,以及房屋與複雜的水利設施之結合,都是相當獨特且被保留下來的例子。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龍門石窟
所在地:河南省洛陽市
洞穴和迷你商店包含遲北方 Wei 和唐朝代的中國藝術的最大和最令人印象深刻收集。這些作品,完全地投入於到佛教的宗教,代表中國石頭雕刻品的要點。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明清皇家陵寢

所在地:江蘇省南京市(昭陵);北京市昌平區(明代陵墓)
明清時代的皇室墓葬,與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皇室陵寢,在明清以前有多種形式,包括木槨大墓、土墓、深葬,但少講究建築形式。自明太祖起,修訂了陵寢制度,包括:增設祭奠設施、增加院落及寶蓋式屋頂。清代的陵墓則更加考究,注重風水及環境,希望陵寢能與當地的山川、氣候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並且建築也更加富麗堂皇,是中國陵寢營建活動的顛峰。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雲岡石窟
所在地:山西省大同市
在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著252個石洞和51,000件雕塑作品;其呈現出佛教石窟藝術在西元5、6世紀的中國之傑出成就.。曇曜所主持開鑿的五所石窟,以它們規劃的整體嚴密性,造就了中國佛教藝術的首項經典之作。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雲南保護區的「三江並流」
所在地:雲南省的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怒江僳族自治州
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 三江並流”地區被譽為“世界生物基因庫”。由於“三江並流”地區未受第四紀冰期大陸冰川的覆蓋,加之區域內山脈為南北走向,因此這裡成為歐亞大陸生物物種南來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難所,是歐亞大陸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區。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古代高句麗王國的王城及王陵
所在地:遼寧省桓仁縣,吉林省吉安
五女山城只有部分被挖掘出來。在現代吉安城內的國內城,當高句麗王國遷都平壤後,就成為了一個臨時國都。丸都山城是高句麗王國的國都之一,有著許多的遺跡,包括一座廣大的宮殿和37座陵墓。有些陵墓則有著華美的天花板可支撐,無無須柱子的幫助,也可以承受大石塊和墳堆的重量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澳門歷史城區
所在地: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20多處歷史建築。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所在地:新疆
它歷史的街道,住宅,宗教和公開葡萄牙和中國大廈,澳門的歷史的中心供給一個獨特的證詞給審美,文化,建築和技術影響會議從東部和西部。 站點也包含一個堡壘和一座燈塔,是最老在中國。 站點熊證詞到一个最早和長持久的遭遇在中國和根據國際貿易振動的西方之間。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安陽殷虛
所在地:河南省
洹水北岸武官村一帶則是歷代商王的王陵,共發現了13座大墓,其中一座空墓推斷是紂王所建,因為國破身亡不能入葬。
另外,在王陵的東邊出土了司母戊大方鼎,是現今為止所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

世界遺產中文名稱: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所在地:四川省
熊貓棲息的山嶺間由於被河流以及公路隔開,造成其遷徙困難,熊貓普遍近親繁殖、種群退化。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瀕危動物之一,被稱為「活化石」。目前,全世界野生大熊貓僅存1,590隻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四川省和陝西省。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位置







麗江古城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古城位於縣境的中部,海拔2400餘米。

文化遺產


麗江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岩(五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位於古城的核心位置,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四方街是一個大約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廣場,五花石鋪地,街道兩旁的店舖鱗次櫛比。其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西有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可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沖洗街面。
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四通八達,從而形成以四方街為中心、沿街逐層外延的縝密而又開放的格局。 2、古橋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系上,飛架有354座橋梁,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風雨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於明清時期。
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位於四方街東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從橋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龍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橋。該橋係雙孔石拱橋,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橋長10余米,橋寬近4米,橋面用傳統的五花石鋪砌,坡度平緩,便於兩岸往來。 3、木府
木府原係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于元,盛于明”。歷經戰亂動蕩,1998年春重建,並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復重建的木府佔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忠義坊、義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臺、過街樓、家院、走廊、宮驛等15幢,大大小小計162間。衙內挂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有人評價:“木府是凝固的麗江古樂,是當代的創世史詩。”
4、福國寺五鳳樓
五鳳樓(原名法雲間),位於黑龍潭公園北端,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西元1601年),1983年被公佈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高20米,為層甍三重擔結構,基呈亞字形,樓臺三疊,屋擔八角,三層共24個飛檐,就象五隻彩鳳展翅來儀,故名五鳳樓。全樓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鬥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5、白沙民居建築群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大研古城北8公里處,曾是宋元時期麗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佈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有一個梯形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民居鋪面沿街設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廣場,然後融入民居群落,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大研古城的佈局奠定了基礎。
6、束河民居建築群
束河民居建築群在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街頭有一潭泉水,稱為“九鼎龍潭”,又稱“龍泉”。青龍河從束河村中央穿過,建於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高4米、寬4.5米、長23米,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橋束側建有長32米、寬27米的四方廣場,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樣可以引水洗街。